愛情故事
我們放下台北生活的快步調,好好感受這裡的不同,第一週我們認識了十幾個朋友,聆聽他們為何而來,來了又如何的故事,聽完才知道,原來我們能待在這邊,就已經多麼值得感謝!
抵達澳洲在機場遇到的一名媽媽,帶著一個八歲的孩子來到澳洲讀書,某天晚上突然打電話給我們,主動跟我們閒聊、關心我們是否適應,順帶分享他帶著孩子勇闖澳洲讀書的故事,他說來這邊沒有要賺大錢,只想讓孩子有快樂的成長與教育以及用心過生活,所以他願意每個月都是月光族,但過得很充實、快樂(學費+生活費很貴),他說:「我知道上帝會供應我們」,後來才知道他是一名基督徒,睡前都會跟孩子一起禱告。
第三天,我們去到了市區的海灘公園(Parkland),在岸邊我們注意到一個印度家庭,爸爸手上抱著小兒子,在岸邊叫大兒子從水中游回來,我們注意到大兒子完全沈浸自己的世界玩耍,於是就想說:「好~那我去幫助那位爸爸」,於是正當我游過去找大兒子時,叫他的名字(Aldi),他完全沒看我,只顧著在水中跳舞,我才注意到大兒子有點狀況(我猜想是自閉傾向),後來太太跟他的媽媽聊天,媽媽跟我們分享他們家來這邊的困難,因為他們覺得印度的環境不好,希望來這邊申請永久居留的資格,媽媽也說大兒子有「輕微自閉症」的狀況,希望來這邊找更好的教育資源,為了來到這裡申請伴侶簽證,沒想到竟然花了14萬台幣的簽證費,他聽到我們只花了兩萬多(兩人),他很感嘆的說:「You are So Lucky.」
第五天,教會的朋友邀請我們去參與運動小組(打羽球),遇上四個來打工度假的台灣人,在打球時,也順便聊聊他們在這裡的過程,沒想到他們說:「已經到這裡一個月了,還找不到工作」,原因是太多人來到澳洲打工度假,幾乎所有的工作都要排隊,特別是可以集簽證(想繼續待在澳洲的申請)的農場、肉廠更是很多人在競爭,也因為沒有工作,來這邊的房租和生活費其實相當不便宜,所以每天都感覺到錢包在燒,搞得他們不敢出門花錢,陷入一種惡性循環(怕花錢不出門,不出門就沒辦法認識人、找工作、找不到工作就只能繼續花錢),其中更是有兩個人說很後悔來到這邊,因為沒想到是這麼不容易,他們說:「也因為這樣,最近也都吃吐司夾蛋,或是只吃兩餐,沒想到需要這麼辛苦。」
這些真實故事的總結是,「現實沒有想像中美好」,但我們並沒有要勸大家不要過來這裡,只是來到異地生活,真的要做好準備,那個準備是:「即便你做了所有的計畫,但是總是和你想的不一樣!」,有時候我們只能保持彈性且信心、盼望的等待,並且常常問自己,你來到這邊的目的是什麼?
如果只有工作,你不一定要來到國外,畢竟還要花時間適應文化、環境;如果是想有更多的體驗、生活,那麼你不用太擔心找不到工作,因為那正是可以讓你放心體驗的日子。
大部分人都跟我們說,在我們工作前趕快去玩,因為你工作後,就很難好好享受了!
關係秘訣:每日彼此感謝!
來到澳洲後,我和太太決定每天晚上都要記錄彼此的感謝和新發現,這也讓我們對每天遇到的好人好事與新奇的東西印象深刻,這個行動讓我們有一個時間聆聽彼此的想法。
原本只是單純想記錄、分享,沒想到這個行動也讓我們更認識了彼此,因為聽著對方的分享,你會發現,原來他注意的東西和你看見的多麼不一樣!
Step.1 先空出一個晚上的固定時間,可以是睡前或是飯後。
打開行事曆,預定每天晚上的Routine
例如:每天睡前十一點,要記得和你的伴侶溝通,討論好兩人都可以的時間!
Step.2 分享彼此的感謝 or 發現
分享彼此的感謝、發現,並且給予對方讚美及回饋,這有幫助於彼此更認識對方,用對方的視角在看待及理解事情!
好文精選
進步需要樂觀與悲觀同時並存。
像悲觀主義者一樣儲蓄,像樂觀主義者一樣投資;像悲觀主義者一樣遠離誘惑,像樂觀主義者一樣經營關係。
你一方面需要保持堅定不移的信念,另一方面則要接受殘酷的事物。- Morgan Housel 財商作家
See you next week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