結婚後和沒結婚的你,到底有什麼差別?
是我在婚後這段期間,許多朋友會好奇問我的問題。
我馬上想到的是:「我們不再是一個人,很多的決定和選擇都必須要透過兩個人的討論和溝通後,才能夠給出答案」,不管是朋友、家人的赴約、我們各自安排的行程等等,已經不能用「我是一個人,想怎樣就怎樣」的思考來計畫事情。
接著,有更多的時間能一起相處,討論家事分配,誰出去買生活用品,誰今天打掃家裡,互相練習稱呼老公和老婆,在親戚面前,習慣身份的轉換,被叫姐夫、嫂嫂的小尷尬,有許多生活的瑣事都變得不太自然,但也會逐漸習慣這樣的默契。
然而,要講結婚後最大的差異,我不會說太多生活的瑣事,反而直接想到的是關於「家庭」的事,我稱作:「我太太教會我最重要的事」。
太太教會我最重要的事
我的原生家庭中,有四個男生,一位女生,我的爸爸、媽媽和三個兄弟,聽到這麼多男生的家,你聯想到的詞有哪些?
對我來說是「很ㄍㄧㄥ」(逞強),身為台灣的男性代表,逞強是許多男孩的基本配備,對我來說也是,而在我們家,我們不常會表達自己內心的感受和想法,因為會覺得不需要說,也可能是覺得不好意思、丟臉,所以常常在餐桌吃飯時,我們只會聊今天發生的事情,有歡笑但不會有淚水、有搞笑但不會聊任何心理感受,慢慢養成我們家不會去「表達愛」的習慣,擁抱、說「我愛你」等等的畫面,在我家不會出現,不是因為我們不愛對方,我們愛,但是卻不知道如何說出口。
直到我太太進入到我的生活,一切都不一樣了。
前幾次,太太參與了我們家人的聚餐時,她總是會感受到我們都很憋,不太會說心裡面的話,總是欲言又止的感覺,特別是跟爸爸,但我們早就習慣這種情況了,所以我自己也沒意識到原來我們家人之間的互動是這樣。
相同的情況出現幾次後,我太太甚至還懷疑我是不是跟家人之間沒有愛,我馬上釐清說:「怎麼可能沒有!」,但是太太總是用一副疑惑的眼神跟我說:「看起來就有點像呀」,而我也認真去思考這個問題,慢慢發現,原來我們家人互動看起來這麼的不自然。
經過這些尷尬時刻,我太太給我一些建議,他請我主動先去表達愛。
去年父親節,第一次為家人舉辦遊戲,讓彼此有機會可以說出、做出(擁抱)愛家人的方式,讓我們不再尷尬,接著她也持續鼓勵我偶爾打電話回老家關心家人狀態,即便只是說個十分鐘也好,就這麼開始,我也發現自己終於不在這麼壓抑,不再說不出對家人的愛。
最近一次的突破,是在每次道別時練習擁抱家人,太太和我說:「你要先抱,我才能抱呀!」,這句話真是充滿著智慧和巧妙,我也很久沒有常常擁抱家人了,因為太太的主動邀請,讓我能夠重新找回與家人表達愛的方式,而我也發現,原來我的父母親也這麼喜歡擁抱,只是他們也不知道,孩子長大後還可不可以這樣做。
家人之間最令人心疼的是,我們都很愛彼此,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愛。
謝謝太太,讓我有機會,再次擁抱家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