孩子不是你的投資選項

許多爸媽真心地認為,只要多投入點「金錢」在孩子的學業上,未來他就一定會回報你更多。

我們是在經營家庭,而不是公司,你不是投資者,孩子們更不是股票,我們所追求的不是「價值最大化」,而是「關係緊密度」。

成熟長大後,和許多人聊天,常常會講到家人,其中讓人感到難過的,常常是朋友提到:「我已經很努力了,我的爸媽還是對我很失望」「他們只想要我做他們要我做的」「難道按照他們的想法走才是對的嗎?」等等的話語,看似很普通的對話,仔細想想才知道一點都不正常。

因為家裡是開五金雜貨店,從小就開始幫忙做生意,常常接觸到許多阿姨、叔叔,而我常常聽到他們這麼說:「弟弟你真乖,從小就幫忙做生意,看來爸媽養的真好」,接著他們會轉過頭跟我的母親說:「哪像我家的那個孩子,總是不聽我們的話,想要他們做什麼,他們總是唱反調。」 一開始我聽到類似這些話語,我都會笑著說謝謝,也不會多想什麼,因為從小本來就不愛讀書,所以想說就幫忙顧店,偶爾跟還可以跟客人聊天,至少比待在家裡閒閒沒事做來的好。 

成年後,我發現這些話語持穩在許多叔叔、阿姨的口中出現,我開始覺得哪裡不對勁,尤其朋友們常常抱怨,如果他們選擇一條不是父母期待的生涯道路時,父母親就會說:「我把你養這麼大,你現在竟然不____ 」,(空格裡面可以填你聽過的任何的詞」,然而這句話出現了很大的問題,在於

許多大人把「養育」當作是交換條件,或者他們總是聰明的認為「養孩子就是一種投資」,因為我花很多錢在孩子身上,他們未來有成就一定要好好的報答我,那樣才叫「孝順」!?

這是個令人擔憂的錯誤觀念,不只是聽到這句話的孩子感到龐大的壓力,父母們也會因為錯誤的期待沒有被滿足而受到傷害。

直接地說,養育孩子並不是在投資股票

你不會因為把許多錢花在你的孩子身上,例如補習、學才藝、出國留學,然後你的孩子在未來就會以超過五倍、十倍的價值報答你,當然孩子們因為過去被父母親栽培,在自己也有意願的前提下,應該要抱持著感謝父母的心態,不能被當作是父母應該的,但真正重要的是「父母親也不能覺得你的孩子一定要回報」,因為養育並不是交換條件,現在不是,以後也不會是。

養育唯一的條件是出於「願意」

你願意讓你孩子去學習才藝、學技術,甚至是出國體驗,這些都是因為你願意為了他這麼做,並不是因為你想要從他身上拿到什麼,才讓他去。

願意就是『沒有任何期待的給予對方』,這是在當父母親與孩子最重要的默契,如果把養育當作條件,那會讓父母與孩子都得不到自己想要的東西,反而演變成嚴重的傷害。

然而你抱持著「甘心樂意」的給予,這樣你能換到的是快樂和滿足,而這個滿足不是因為對方的回報,純粹就是你能夠給予、供應,這件事本身就會讓人感到滿足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